形态

原虫的结构与单个动物细胞一样,由胞膜、胞质和胞核组成。

胞膜

包裹虫体,也称表膜(pellicle)或质膜(plasma membrane),电镜下可见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,其外层由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多糖分子结合形成细胞被(cell coat)或糖萼(gdlycocalyx),内层由紧贴的微管和微丝支撑,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。原虫表膜是其与宿主和外环境直接接触的界面并具有配体、受体、酶类和抗原等成分,参与原虫营养、排泄、运动、侵袭,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等生物学功能,对保持虫体的自身稳定和在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胞质

主要由基质、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。基质均匀透明,含有由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组成的微丝和微管,用以支持原虫的形态并与运动有关。大多数原虫有内、外质之分。外质透明,呈凝胶状,具有运动、摄食、营养、排泄和保护等功能;内质为溶胶状,细胞器、内含物和细胞核含于其内,是细胞代谢和营养存储的主要场所。
原虫细胞器的类型多样,有膜质细胞器,如线粒体、高尔基复合体、溶酶体和动基体(kinetoplast) 等,主要参与能量合成代谢。

  • 动基体相当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线粒体;
  • 运动细胞器,如伪足(pseudopodium)、鞭毛(flagellum)、波动膜(undulating membrane)和纤毛(cilium)等,与原虫的运动有关,也是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;
  • 营养细胞器,有些原虫有胞口(cytostome)、胞咽(cytopharynx)和胞肛(cytopyge)等,帮助摄食与排泄;
  • 有些原虫,如纤毛虫有伸缩泡(contractile vacuole),具有调节虫体内渗透压的功能。
    原虫胞质内有时可见多种内含物,如食物泡、糖原和拟染色体(营养储存小体)以及虫体代谢产物(如疟色素)等。特征性的内含物可作为虫种的鉴别标志。

胞核

由核膜、核质、核仁和染色质组成。核膜为两层单位膜,具微孔沟通核内外。核仁富含RNA,染色质含蛋白质、DNA 和少量 RNA。寄生的原虫多数为泡状核(vesicular nucleus),染色质少而呈颗粒状,分布于核质或核膜内缘,只含1个核仁。少数纤毛虫为实质核(compact nucleus),核大而不规则,染色质丰富,常具1个以上核仁。

分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