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血吸虫病

常见于初次感染者,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亦可发生。

感染后5~8周

潜伏期长短不一,大多数病例于感染后5~8周出现症状,此时成虫大量产卵,卵内毛蚴释放的大量抗原引起特异性抗体水平急剧升高,在抗原过剩的情况下,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,引起血清病样综合征

少数病例潜伏期短于25天

少数病例潜伏期短于25天,最短者为14天,此时的临床症状可能是由童虫的代谢产物引起。

临床表现

  • 皮疹
  • 肝、脾
  • 呼吸系统
  • 过敏
    临床上表现为:畏寒、发热、多汗、淋巴结肿大,常伴有肝区压痛、肝大,一般左叶较右叶明显,质地较软、表面光滑;脾大常见于重症感染;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黏液血便或脓血便等;呼吸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干咳,偶可痰中带血丝,有气促、胸痛,X线检查可见点状、云雾状或雪花状浸润性阴影,多在发病后月余出现,一般持续2~3个月消失。重症感染者可有神志迟钝、黄疸、腹腔积液、高度贫血、消瘦等症状。
    患者除有皮疹外,还可能出现荨麻疹、神经血管性水肿、出血性紫癜、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