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,有不同的发育阶段,其中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期(infective stage)。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,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,这种现象称寄生虫感染(parasitic infection),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(parasitosis)。
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,称多寄生现象(polyparasitism)。不同虫种生活在同一宿主体内可能会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,增加或减少各自的致病作用,从而影响临床表现。如蛔虫和钩虫同时存在时,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,而有短膜壳绦虫寄生时则有利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存。
幼虫移行症(larva migrans)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,不能发育为成虫,但这些幼虫可在非适宜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,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。例如,犬弓首线虫(Toxocara cani) 是犬类肠道内常见的寄生虫,而人或鼠不是该虫的适宜宿主。如果人或鼠误食了其感染性虫卵,幼虫不能在人或鼠体内发育为成虫,但可在人或鼠体内移行,损伤组织器官引起幼虫移行症。
根据幼虫侵犯的部位不同,幼虫移行症可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(visceral larva migrans)和皮肤幼虫移行症(culaneous larva migrans)两种类型。
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,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(ectopic parasitism),由异位寄生引起的损害称异位损害(ectopic lesion)。例如,日本血吸虫的虫卵通常寄生在肝、肠壁,此外还可在肺、脑等部位进行异位寄生,造成异位血吸虫病。了解寄生虫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现象,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