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,可将共生现象分互利共生、共栖和寄生。
两种生物共同生活,双方互相依靠,彼此受益,称为互利共生。例如, 白蚁的消化道内定居着大量的鞭毛虫。白蚁能吞食木屑,但缺乏消化木屑纤维的酶,鞭毛虫能合成和分泌分解木屑纤维的酶,两者生活在一起,白蚁鞭毛虫提供食物和栖身地,而鞭毛虫将木屑纤维分解成能被白蚁和自身利用的营养物质,两者互相依赖,彼此受益。
两种不同生物共同生活,其中一方受益,另一方既不受益,也不受害, 此种现象称为共栖。例如,海洋中个体较小的鲫鱼用其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,被携带到各处, 觅食时暂时离开大鱼,这对大鱼无利也无害,但却增加了鲫鱼觅食的机会。
两种不同生物共同生活,其中一方受益、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为寄生。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,若寄生物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(parasite)。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(host)。例如, 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蛔虫以宿主消化道的食物为其营养来源,同时可造成宿主营养不良及发育障碍。
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、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生活史(life cycle) #MJ
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,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、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,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(包括传播媒介)种类和内外环境条件等。
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称为感染期(infective stage)。
寄生虫的种类繁多,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,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。
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宿主的数目不尽相同,有的仅需一个宿主,有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。根据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对宿主的需求,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: